增强妇女权能仍然是全球面临的一项紧迫挑战。在良好棉花发展协会 (BCI),我们深知,只有所有性别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才能实现更可持续的未来。因此,我们正积极行动,通过我们的项目以及在棉花行业内推进妇女权能的提升。


2030目标

妇女赋权目标是关于提高我们计划的包容性。 我们相信,为我们全球范围内的现场工作人员提倡多样性可以鼓励我们旨在支持的棉花社区更具包容性。 

到 2030 年,我们希望为 25 万从事棉花工作的女性提供促进平等农场决策、增强气候适应能力或支持改善生计的计划和资源。 并确保 XNUMX% 的现场工作人员是有能力影响可持续棉花生产的女性。

图片来源:更好的棉花/Khaula Jamil

地点: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拉希姆亚尔汗,2019 年。描述:农场工人 Ruksana Kausar 与其他参与由巴基斯坦世界自然基金会 BCI 项目合作伙伴开发的苗圃项目的妇女。

棉花生产和性别平等——为何重要

虽然女性为世界各地的棉花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她们通常承担着播种、除草、施肥和采摘等必不可少且要求苛刻的角色——但她们的工作经常不被承认,并且受到多种形式的歧视。 这导致决策中的代表性不足、工资降低、获得资源的机会减少、流动性受限、暴力威胁增加和其他严重挑战。

更大的性别平等和承认妇女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不仅对妇女更好,而且对整个棉花部门也更好。 研究证明了好处。 一种 2018-19 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学习 例如,在接受调查的女性棉花种植者中,只有 33% 的人在过去两年参加了培训。 然而,当为妇女提供培训时,采用更好的耕作方法的人数增加了 30-40%。

需要在整个棉花供应链中提高性别意识,以设计、实施和资助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包容性、文化敏感性和有效的计划 同时在世界各地创建更强大的工作场所和社区。

良好棉花倡议实现性别平等的方法

在 BCI,我们的愿景是实现棉花产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让所有参与者都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我们的 性别策略 概述了BCI通过性别主流化实现这一愿景的方法。性别主流化是一个确保所有性别认同的关注点和经历成为BCI政策、伙伴关系和项目设计、实施、监测和评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过程。

我们的性别战略在三个层面定义了性别主流化的目标和承诺:

  • 农场级
  • 在可持续棉花社区
  • 在我们的组织内

通过从一开始就将女性纳入对话,并开放其获取投入和资源(例如BCI培训)的渠道,她们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经济权能,还能成为家庭和社区更积极的贡献者——这也可能改变她们的社会地位。从小农到大型机械化农场,不同环境下的生产者都需要做到:

  • 确保这件事 没有化​​学农药 正在哺乳或怀孕的妇女。 
  • 尊重体面劳动原则,促进工作,为女性和男性提供在自由、公平、安全和人的尊严的条件下富有成效地工作的机会。 这不包括工资歧视。
  • 防止童工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 138. 确保女孩和男孩都能上学并继续上学是改善棉花生产社区状况的必要条件。

BCI性别战略实践

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维哈里区,我们的项目合作伙伴——农村教育与经济发展协会帮助一位名叫阿尔玛斯·帕尔文 (Almas Parveen) 的雄心勃勃的女性接受了 BCI 培训,并成为一名 BCI 实地协调员——这是当地女性享有的一项独特权威职位。在这个职位上,她能够将自己掌握的更优耕作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播给社区中的其他农民。女性实地协调员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核心,我们希望通过有效且包容的培训和资源惠及更多棉花种植女性。

通过BCI培训,Almas的产量比上一年(2016-17棉花季)提高了18%,利润提高了23%。她还减少了35%的农药使用量。额外的利润不仅让她能够养家糊口,还能支付弟弟的婚礼费用。更重要的是,Almas还希望通过提高女性在棉花种植业中的影响力,让该行业成为女性发展的最佳平台,为社区做出贡献。

BCI 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的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 勾勒出实现可持续未来的全球蓝图。 SDG 5 指出,我们应该“实现性别平等并赋予所有妇女和女孩权力”。

通过 BCI 培训,我们为女性提供了获取资源的渠道,以便她们能够在经济上取得进步,并提升她们在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中的地位。

了解更多

阅读这些关于我们促进妇女赋权工作的实地故事:

BCI 性别策略

促进全球棉花行业的性别平等 性别不平等仍然是棉花行业面临的紧迫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棉花生产中的女性承担着各种重要的角色,但她们的……

继续阅读

影响报告和农民结果

2021年12月,我们发布了首份影响力报告。这份报告是对以往“农民成果”报告的改进,分享了最新的田间数据(来自……)

继续阅读

图片来源:所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UN SDG) 图标和信息图表均取自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网站本网站内容未经联合国批准,不代表联合国或其官员或会员国的观点。